宗旨:
1. 带动社会对政、经、文、教、天文、地理等课题的关注,提倡多元化思考的精神
2. 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及沟通技巧
目标:
1. 提高大专生辩论精神
2. 提高社会对时事的关注及醒觉
3. 推广华语,提高华文程度
4. 促进大专生之间的思考及学术交流全辩缘起全辩,横空出世于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1980年代,华社社会运动围绕在教育、文化、民权三大主轴。80年代末,茅草行动巫统党争、司法危机、马共《合艾和平协议》等,政坛重大事迹不胜枚举。同时,华社积极推动两线政治,争取更多的民主空间。另一边厢,马大华文学会自1974年被关闭 后,一直积极争取重新注册。那时期,少数国立大专学府有华文学会,也从未有大专生举办任何以中文为媒介语的辩论比赛。眼见中、港、台和新国都有了区域性的 大专华语辩论比赛,而大马却没有,于是隆雪工商总会萌生了创办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念头。后来在隆雪工商总会文教组主任吴德芳先生的号召下,筹备工作开始进行。虽然不获教育部颁发的准证而被逼夭折,但全辩的种子已经播下。1988年,马大华文学会毅然的肩负起这个意义重大的任务 — 筹办全国大专华语辩论会。为了呼应大马的政治时局,全辩辩题的范畴包括了政治性辩题和许多反映大马社会文化的辩题。透过华语辩论的发言平台,华社抒发了长 期以来被压抑的言论空间,以及得到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对于大专辩论员而言,全辩提供了一个对社会议题思考和发表意见的平台。当时的马大华文学会虽已获准 成立,但未经允许正式注册,一切活动皆在校方的监视之下进行。争取主办的过程虽困难重重,但当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却得到了全国民众的热烈回响。首届全国大专 辩论会最高潮 — 总决赛于1989年1月7日在马大的东姑礼堂举行,而当时两支对垒的队伍为马来亚大学A队及理科大学,最终结果是主队技高一筹,顺利摘冠。决赛当晚,马大副校长阿都拉昔副教授在颁奖典礼上宣布马大华文学会正式获准注册。这项消息对马大华文学会的全体会员,甚至是当时的华社是天大且振奋人心的消息。全辩缘起,就这样经历了廿五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坚定地继续为辩手编辑辩论梦。
注解:
茅草行动
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在1987年10月27日展开,当时的大马警察搜捕反对党的党员以及一些社运工作者。茅草行动堪称为马来西亚民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更常被拿来与1969年发生的513事件相提并论。
巫统党争
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旦结盟在巫统大会上直接挑战马哈迪政权,是1987年巫统党争的最高潮。东姑拉沙里挑战马哈迪党主席职,导致巫统分裂成A队(当权派)和B队(挑战派),两股势力看来旗鼓相当,互不遑让。挑战党主席不果,东姑拉沙里另起炉灶创立46精神党,对抗国阵。连续两届大选功败垂成后,他鸟倦知归,1996年重返巫统。
司法危机
马哈迪虽然在激烈党争中微差获胜,但却出现了法庭诉讼。 11名巫统党员在党选后向法庭提出告诉,指出当时参与巫统党大会的其中一些区会和支部,是在未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的情况下成立的。因巫统抵触了《1966年社团法令》条款,高庭选择宣判巫统整体性的非法。作为一个对国家影响重大的案件,当时的最高法院院长敦沙烈阿巴斯,准备进行史无前例的最高法院九司会审。然而,当权派介入司法程序,5名资深法官被最高元首(经首相建议下)冻结职权,而敦沙烈阿巴斯也被最高元首(经特别法庭建议下)革职。
马共《合艾和平协议》
国际局势在80年代趋向缓和,和平、民主与发展成为主流。马共在1985年的党庆前夕发表《4.29声明》,呼吁合理解决长期的武装对抗。大马和泰国政府著手寻求与马共接触。经过多次谈判后,大马、泰国和马共三方在1989年12月2日签署《合艾和平协议》,结束40多年在马泰边区和大马境內的武装对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